欢迎访问科技孵化服务载体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员动态 > 会员动态
“天蚕变”决胜2019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19 14:59:51 浏览:
精彩导读:
    读懂商业计划书只需一招。
    初创企业业务设计应该创新吗?
    你的创业为什么会夭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针对当前形势迷局,企业应该如何突破重围,浴火蝶变。借助华为的成功经验,四川瑞达联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于2019年1月25日下午14:00在成都西部国际金融中心10楼路演厅举办了主题为“天蚕变,决胜2019”的沙龙活动。此次活动特邀大咖为瑞达CEO蔡琳女士和四川韬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蜀山天使会联合发起人章方秋律师。两位导师与到场的企业嘉宾由商业计划书引出的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读懂商业计划书只需一招
    商业计划书真的只是企业的一份风险基金吗?其实不然,商业计划书的实质划是为了预测企业的成长率并做好未来的行动规划,是一份企业的战略分析及发展规划!商业计划书的逻辑框架如下:
    从商业计划的逻辑框架来看,商业计划书是一份详细的企业战略。要做好商业计划书主要需要回答五个方面的问题:我是谁(团队、项目理念);我要做什么(核心业务、行业痛点及解决方案);我要怎么做(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近期规划);我需要什么(融资方案);我能做到(市场环境、项目核心竞争力)。
    现场的嘉宾对风险可不可以管理?如果可以,谁能管理风险?表示比较疑惑。对此蔡琳老师也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风险是可以管理的,对于某一件具体事务的风险需要这个领域的专家来管理。”那专家的定义是什么?什么造就了专家?章方秋律师认为,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主要是由于他的社会历练和社会经验使他能够在专业领域洞若观火。同时,章律师也提到,对于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而言请专家成本过高。蔡老师也提出,对于专家就是主要看他的经历和经验,就如做战略的专家就会关心很多行业,并且对行业了解很透彻。因此,能够对事物的发展方向有很清晰的认识,也只有像这样的人才能能真正的控制风险。
 
初创企业业务设计应该创新吗? 
    从商业计划书的实质来说,商业计划书是一份企业的战略分析及发展规划。蔡老师和章律师都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做好战略规划,对于企业认清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到场嘉宾认为,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资源来决定战略,通过市场调查,做大量的大众信息调查,根据个体而进行业务创新。蔡老师认为,信息的来源不应该来自大众,而是应该密切结合当前趋势。同时,蔡老师也提到了,文化对于大众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初创企业应该少创新,或许跟随行业领头人,是最好的选择,才能对趋势有准确的把握。
    那么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应该何时跟随,何时创新?蔡琳老师,针对这个问题也做了深度的剖析。战略“五看”是企业掌握时机的和判断方向的“火眼金睛”。战略“五看”:看行业、看市场、看客户、看对手、看自己。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分析,才能看清周围的环境状况,如果只是分析自己的资源状况或是对手、客户的单方面的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价值微乎其微。就如,做技术的人,能够对自身的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技术没有一个清晰的市场认识,闭门造车是无法走出市场迷局的。
    通过蔡老师的深度讲解,现在嘉宾也意识到了战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怎么制定战略;在具体的访谈过程中,需不需要专家全程在现场。嘉宾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访谈阶段需要专家全程在现场。因为,只有专家看问题才具有专业性。就好比中医中的老中医、专家和青年医生的区别。针对这个比喻,蔡老师并不认同。蔡老师认为,专家在战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事事都要专家亲临现场对于企业而言成本过高,也没有必要。不管从访谈的问卷调查设计、收集问题的最后分析还是最终方案的设计都是专家亲自参与的,专家更多的时间应该是用来分析企业的问题,和给出解决方案。而访谈只是收集问题的过程,项目经理和成员完全可以胜任。蔡老师,也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西医而言,在对病人诊断的过程中,拍X片或CT时,并不需要专家亲自到场,只需要懂的操作仪器的操作人员就能够完成,但是解读报告和给出医疗意见的是专家医师。
 
你的创业为什么会夭折?
    全球化4.0,技术进步以指数化速度推进,给世界带来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随着近几年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一时间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浪潮。但是创业之路是一个大浪淘沙,物竞天择的过程。成功与失败必然交织。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功成名就,有的会名落孙山?嘉宾认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绩效激励的问题,同时认为绩效是标尺,只要拿到就能管理好员工,能够起到节约公司成本的作用。蔡琳老师指出,创业夭折,归根到底就是没有清晰的战略计划,看不清前路的荆棘坎坷,找不到应对的方法;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必须要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管理,绩效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是为了节约企业的成本而设计的,绩效管理需要有技巧,必须通盘考虑组织的凝聚力。不管是绩效管理还是薪酬设计都必须要结合战略而设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战略——绩效——薪酬。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模块是环环相扣的,只有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披荆斩棘,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功绝非偶然,对于管理者而言,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

 
四川瑞达联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