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
一、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介绍
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成立于2015年5月,是贯彻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提高德阳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孵化园建筑面积28167㎡,园区共有3栋孵化楼、1栋创客公寓,可容纳从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文创类等小微企业300家。设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入驻了知识产权、银行、融资担保、法律、会计师事务、科技服务、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税务代办、创业咨询、产学研合作、投融资、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代办、金融、商务、市场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二、2018年工作情况
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坚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截至目前,园区共计孵化企业超过150家,实际入驻企业120家,科技型企业占比75%,互联网+企业占10%,服务型企业5%,文创企业10%。共帮助26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家,2家企业已进入“四川省2018年第二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35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完成挂牌;完成超过34家企业知识产权申请认定;服务内部共计超过65家企业,与超过15家第三方机构签订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法律法务、知识产权、投融资、财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
1、创新企业(项目)聚集、评审机制严格。2018年园区吸引100余家企业,举办了10次园区初审会,共计80多家企业参加初审,初审通过25家,最后终审确定入驻企业7家。
2、加强企业服务,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园区从建立伊始就瞄准了更高水平的孵化服务,通过努力,已先后通过了德阳市旌阳区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德阳市科技企业孵化服务联盟及理事长单位授牌、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创业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的认定。举办了园区企业拜访周的活动,经过本年度开展共计拜访服务企业超过60家,分别了解了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对园区的发展建议等信息,提供各种创业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对接,帮助企业尽快完善规范管理。
3、扩大和中介机构合作、提高孵化水平。为创业者提供发展的快车道,构建了“创业管理全覆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联盟。目前已先后与朗照律师、光谷云财务咨询、成都天嘉专利、阳光天使投资等7家中介机构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加上总部自有服务机构共计合作机构已达百家以上,目前已经帮助企业获得财税支持30家以上、知识产权申请超过30项、融投资对接咨询企业超过18家以上。
4、构建孵化服务平台,打造园区创业氛围。针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实际情况,定期举办产业对接、主题分享、巡诊问诊、大讲堂及各种文娱类活动,共计举办60余场双创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次。通过活动及基础氛围营造增加企业粘性,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及创业环境,助推企业实现创业梦。
5、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发挥“N+1+1”孵化运营模式。园区成立了对外合作发展部,打通了对外联络的关系枢纽部门,已拜访了T39创意园、四川建院大学科技园、六脉创投空间、万达科创园、Z创咖啡、德阳智城大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小镇星期六等12家孵化载体。在走访中,对各孵化载体的现状及需求做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共同努力,找到契合点,形成合作通道,打造出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帮助德阳市科技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德阳市孵化行业服务水平,努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三、2019年工作规划
1、加强资源对接、加快优质项目的引进。加大招商力度,打开招商渠道,陆续对接相应资源进入园区,帮助企业对接所需业务,提升孵化服务的品质,为园区引进优质企业(项目),完善园区的企业质量提升。
2、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加速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加快园区孵化体系建设,培养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管家式”孵化服务运营者;搭建相应服务平台进入,帮助企业(项目)发布信息、招聘、融资等需求;加快筹备更优质的双创活动,以“德创飞阳”品牌开展系列训练营提升活动吸引更多企业(项目)汇集。
3、发挥“N+1+1”孵化运营模式。完善孵化模式,举办好“N”个双创活动,“+1”个创业训练营和“+1”个孵化园的“活动+培训+孵化”的服务模式,加大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入驻孵化,帮助小微企业(项目)对接资源、匹配相应服务,做好与联盟的相关配合,加强对外合作建设,通过创业训练营提升创业企业的商业生态体系建设能力,教会企业使用互联网+工具评测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1+1”导师辅导资源,为企业双创升级提供助力。
4、持续优化园区创新环境建设,打造智慧型园区。继续优化园区创业环境建设,打造以德阳“四张名片”为主题的艺术长廊;改造相应公共设施,提升园区创业氛围,为阶段开发企业公共会议室、展示厅、交流区、大讲堂等相应区域,加强园区硬件设施建设。
5、加大“两库三团一组”的建设,帮助企业(项目)提供人才服务。同科知局、人社局、联盟等多部门合作,建立相关“两库三团一组”(“两库”分别是:科技人才库和企业(项目)库;“三团”包括:企业家导师团、专家导师团及投资人导师团,而“一组”则是:政府的政策咨询组);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少、人才匹配难等问题,加强导师“一对一”“一对多”的深度服务,组织导师相应活动,加大企业与创业导师的服务粘性,助推企业(项目)发展,发挥政府政策咨询引导作用让更多创业者能够获得实惠。

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成立于2015年5月,是贯彻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提高德阳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载体。孵化园建筑面积28167㎡,园区共有3栋孵化楼、1栋创客公寓,可容纳从事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文创类等小微企业300家。设立了“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入驻了知识产权、银行、融资担保、法律、会计师事务、科技服务、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能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税务代办、创业咨询、产学研合作、投融资、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代办、金融、商务、市场推广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二、2018年工作情况
德阳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园坚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截至目前,园区共计孵化企业超过150家,实际入驻企业120家,科技型企业占比75%,互联网+企业占10%,服务型企业5%,文创企业10%。共帮助26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家,2家企业已进入“四川省2018年第二批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名单”;35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完成挂牌;完成超过34家企业知识产权申请认定;服务内部共计超过65家企业,与超过15家第三方机构签订战略合作,为企业提供法律法务、知识产权、投融资、财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方面服务。
1、创新企业(项目)聚集、评审机制严格。2018年园区吸引100余家企业,举办了10次园区初审会,共计80多家企业参加初审,初审通过25家,最后终审确定入驻企业7家。
2、加强企业服务,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园区从建立伊始就瞄准了更高水平的孵化服务,通过努力,已先后通过了德阳市旌阳区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德阳市科技企业孵化服务联盟及理事长单位授牌、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创业投资促进工作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的认定。举办了园区企业拜访周的活动,经过本年度开展共计拜访服务企业超过60家,分别了解了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对园区的发展建议等信息,提供各种创业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对接,帮助企业尽快完善规范管理。
3、扩大和中介机构合作、提高孵化水平。为创业者提供发展的快车道,构建了“创业管理全覆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联盟。目前已先后与朗照律师、光谷云财务咨询、成都天嘉专利、阳光天使投资等7家中介机构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加上总部自有服务机构共计合作机构已达百家以上,目前已经帮助企业获得财税支持30家以上、知识产权申请超过30项、融投资对接咨询企业超过18家以上。
4、构建孵化服务平台,打造园区创业氛围。针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实际情况,定期举办产业对接、主题分享、巡诊问诊、大讲堂及各种文娱类活动,共计举办60余场双创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次。通过活动及基础氛围营造增加企业粘性,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及创业环境,助推企业实现创业梦。
5、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发挥“N+1+1”孵化运营模式。园区成立了对外合作发展部,打通了对外联络的关系枢纽部门,已拜访了T39创意园、四川建院大学科技园、六脉创投空间、万达科创园、Z创咖啡、德阳智城大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小镇星期六等12家孵化载体。在走访中,对各孵化载体的现状及需求做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共同努力,找到契合点,形成合作通道,打造出全链条服务体系,切实帮助德阳市科技企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德阳市孵化行业服务水平,努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三、2019年工作规划
1、加强资源对接、加快优质项目的引进。加大招商力度,打开招商渠道,陆续对接相应资源进入园区,帮助企业对接所需业务,提升孵化服务的品质,为园区引进优质企业(项目),完善园区的企业质量提升。
2、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加速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加快园区孵化体系建设,培养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管家式”孵化服务运营者;搭建相应服务平台进入,帮助企业(项目)发布信息、招聘、融资等需求;加快筹备更优质的双创活动,以“德创飞阳”品牌开展系列训练营提升活动吸引更多企业(项目)汇集。
3、发挥“N+1+1”孵化运营模式。完善孵化模式,举办好“N”个双创活动,“+1”个创业训练营和“+1”个孵化园的“活动+培训+孵化”的服务模式,加大引入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入驻孵化,帮助小微企业(项目)对接资源、匹配相应服务,做好与联盟的相关配合,加强对外合作建设,通过创业训练营提升创业企业的商业生态体系建设能力,教会企业使用互联网+工具评测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1+1”导师辅导资源,为企业双创升级提供助力。
4、持续优化园区创新环境建设,打造智慧型园区。继续优化园区创业环境建设,打造以德阳“四张名片”为主题的艺术长廊;改造相应公共设施,提升园区创业氛围,为阶段开发企业公共会议室、展示厅、交流区、大讲堂等相应区域,加强园区硬件设施建设。
5、加大“两库三团一组”的建设,帮助企业(项目)提供人才服务。同科知局、人社局、联盟等多部门合作,建立相关“两库三团一组”(“两库”分别是:科技人才库和企业(项目)库;“三团”包括:企业家导师团、专家导师团及投资人导师团,而“一组”则是:政府的政策咨询组);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少、人才匹配难等问题,加强导师“一对一”“一对多”的深度服务,组织导师相应活动,加大企业与创业导师的服务粘性,助推企业(项目)发展,发挥政府政策咨询引导作用让更多创业者能够获得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