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科技孵化服务载体联盟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员风采 > 会员风采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30 17:34:11 浏览: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川大科技园”)创办于1999年12月,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川大科技园是四川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是四川大学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根据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川大科技园经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在学校主校区已建成孵化空间3万余平方米主园区,构建了行政服务、投融资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四川省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服务机构、首批企业专利交流工作站、国家科技计划先进服务机构、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二十周年先进单位,并在2012年第二次全国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中获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殊荣。

    

    一、发展成就
    根据《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结合国务院“以创业促就业”的精神以及国家“双创”战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川大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企业孵化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多次获省、市表彰。同时在成果转化、园区建设等方面,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总体规划中,主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的成就:
   1、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首创开展《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引入双导师辅导制度,融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了学校双创教育。
川大科技园不断探索全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2010年在全国首创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项目。该项目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一次实践应用型教学的探索创新,已成为学校“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内容。该项目活动从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期,参加学生近600人,累计成立创业团队40支,涉及学校20多个学院。该课程被媒体评价为“具有突出创新性”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2013年在四川大学“实践及国际课程周”中正式纳入学校选修课程,2017年1月荣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川大科技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讲座。截止目前,累计参加学生达4000余人次,并先后接纳1256名大学生到科技园区企业进行实习、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双创教育。
   2、在企业孵化方面,首创校地共建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武侯区-川大科技园青年(大学生)创业园”
2010年6月,川大科技园与成都市武侯区地方政府采用“地方+高校+科技园”的建设模式创办的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武侯区川大科技园青年(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园区以“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业激情、提升创业能力”为宗旨,依托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科技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技术成果转移平台、专家咨询服务平台、培训服务平台、信息共享平台、高科技实验室专业服务平台等七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提供了完整的企业孵化配套服务。
    截止2016年12月,“武侯区川大科技园青年(大学生)创业园”累计吸引大学生创业团队63家入驻,其中56家创业团队已注册公司经营,孵化成功率达到88%,大学生创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3080万元,累计缴纳税金额800万元,带动大学生就业 603 人,培育出一家产值超过2000 万元,四家产值超过 500 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企业。



      2010年园区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荣获“创新模式奖”的大学生创业园区;2010年10月获得教育部、科技部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基地”认定并授牌;2011年获省人保厅“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孵化基地)”认定;2013年10月被成都市科技局列为“成都市科技创业苗圃基地”;2014年6月获“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称号;2015、2016年连续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称号并授牌。

    3、在成果转化和搭建资源聚合平台方面,川大科技园整合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企业孵化服务,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策略,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川大科技园通过搭建资源聚合平台,整合管理咨询机构、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融资机构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等社会资源,为初创期企业提供便利条件。自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累计入驻科技型企业187家,每年约有28家企业通过川大科技园孵化毕业后落户到成都高新区以及其他地区。近三年来,川大科技园孵化器内累计依托四川大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43家,园区企业拥有各类科技成果986项;累计转化四川大学科技成果235项,2014年园区企业累计年销售收入20.54亿元(其中毕业企业28家,收入17.79亿元,在孵企业收入2.75亿元),年交税金额2.68亿元。川大科技园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策略,累计参加各地产学研对接活动12次,联系企业200余家;接待地方政府、企业代表25次,来访人员100多人次,精心组织参与西博会、四川·广元市校合作创新发展推进会、川南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暨科技金融对接推进会等大型科技成果及项目展览及洽谈会,对外发布科技成果信息5713条,企业需求信息516项次;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川大科技园平台提供技术合同相关四技服务66项次,成交金额10443.34万元,对四川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起到良好地推动作用。
    4、在园区建设方面,川大科技园正在承担国家级众创空间“四川大学C创空间”和川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四川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的建设任务。
    结合学校的“双创”工作,川大科技园2015年建设的“四川大学C创空间”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国家级众创空间,该平台面向处于创业“萌动期”的潜在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开放,充分发挥苗圃功能和孵化服务的作用,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创业服务。
“四川大学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以挖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创新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为目标,于2016年被国务院批准纳入首批“四川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该基地将搭建包含“高端人才创业企业孵化区”、“全球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区”、“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服务区”、“公共创业服务区”等软硬件平台,建成后将面向海内外高端人才、西部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教师与科研人员、全球青年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优质高效,业领先的“创新创业”服务。



   二、发展目标与规划
    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大学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高校师生创业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创新资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把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科技教育经济有机结合的示范载体,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川大科技园将紧紧围绕新时期国家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即:“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特征的科技服务业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服务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平台”,和《国院务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积极参与学校企业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建设等工作。到2020年,力争使学校加大对科技园合理的软硬件资源配置,实现新时期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新增创新创业载体10000平方米,吸纳100个大学生创业企业或团队入驻,解决1000名以上大学生就业;建立一支30人的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推动学校形成基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完整服务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0项以上。
   展望未来,成为国际化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一流大学科技园是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不懈努力的目标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