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汉安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基本情况
内江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内江汉安孵化器)按照“服务创业、孵化企业、发展产业”的服务理念,内江汉安孵化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服务内容,增添服务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党群、人才、培训、技术转移、投融资、商务秘书、检验检测等“九大服务系统”,出台场地、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等“十条优惠政策”,成立了种子资金和产业扶持基金,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开展了“创业咨询港”“创业行” “创业沙龙”等九大品牌创业活动,营造了越来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了入驻企业健康发展。
二、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服务,树立孵化服务口碑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建立了党群活动中心,成立非公党组织2个,开展了主题学习教育5次,其中红色主题教育2次;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共吸纳四类人员共74名成为会员,特别注重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工作,开展相关活动4次。二是加强人才扶持。大力实施人才特区试点工程和人才之家建设工作,出台科技人才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着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吸引11名博士(后)、21名硕士和300多名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住房(租房)补贴30余万元。三是强调成果转移转化。成功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引入3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常驻办公,建立技术交易线上线下平台1个,近1/3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鼓励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工程实验室和博士、院士(专家)工作站。四是加力创业培训。举办“创业沙龙”“CEO俱乐部”“启迪创业行”“金融对接会”等品牌活动30场,其他类别创业活动30余场,上千人次参与相关活动。五是出台扶持政策。出台《支持在孵企业成长扶持政策》《“四上”企业培育奖励扶持政策》等政策。从场地优惠、知识产权、高企培育、成果转化等十个方面给予在孵企业大力扶持。
(二)重视申报创建,促进工作再上台阶
创业服务中心坚持以升促建,积极开展各类申报创建工作。一是成功创建内江市返乡创业示范孵化器。二是加强成功创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基地)。三是成功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四是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创建。24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企业评价,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个企业申报市级工程实验室、博士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12家新四板挂牌,3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新三板上市,申报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三)培育项目,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通过比赛提升项目。组织18家企业参加第二届“内江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高新区初赛,共有10个项目成功晋级内江市决赛并获得2个萌芽奖和1个最具人气奖;组织4家企业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内江选拔赛,其中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并有2个企业选送参加全省决赛;组织40余家企业报名参加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初赛,6个项目成功晋级半决赛,最终2个项目闯入决赛,分别获得互联网行业组第一名和第六名好成绩,其中1家企业晋级全国总决赛。组织4家企业参加四川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其中1个项目晋级全省总决赛获得银奖。二是通过活动发现项目。通过创客大赛,主动挖掘创业资源,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内江高新杯”创客大赛决赛团队汉安孵化器推介会,并与企业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跟踪对接,目前已入驻企业(项目)9个。组织18家企业到外地考察调研学习或参赛,邀请11家企业到孵化器考察入驻事宜,促成3家成都企业入驻孵化器。三是通过申报支持项目。9个项目获得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1家企业获得科技计划三等奖,11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四是通过整合增强项目。通过深入调研企业技术需求,及时将孵化器内部企业技术进行对接,促成企业间技术合作,抱团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宣传提升企业形象。组织17家企业参加龙舟节、科博会、西博会、农博会等产品展览,提升了企业社会知晓度;四川新闻频道、内江电视台、内江日报等媒体对孵化器或企业宣传次数达到26次,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利用“内江高新”“内江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众号和高新区官方网站上报各类信息上300余条;共接待各类参观考察调研学习共36场次,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宣传推广良好平台。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创业服务中心将继续发挥好专业运营机构的优势作用,在政策咨询、评审入驻、培训辅导、孵化管理、企业提升等方面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为在孵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注重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知识产权,采取免费知识产权申报专项培训等方式激励企业申报知识产权,力争让50%以上的企业都拥有知识产权。
(三)提升企业成长性。注重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导师指导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注重创新创业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强科技孵化服务平台建设。
内江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内江汉安孵化器)按照“服务创业、孵化企业、发展产业”的服务理念,内江汉安孵化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服务内容,增添服务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党群、人才、培训、技术转移、投融资、商务秘书、检验检测等“九大服务系统”,出台场地、人才、培训、知识产权等“十条优惠政策”,成立了种子资金和产业扶持基金,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开展了“创业咨询港”“创业行” “创业沙龙”等九大品牌创业活动,营造了越来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了入驻企业健康发展。
二、2018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服务,树立孵化服务口碑
一是注重党建引领。建立了党群活动中心,成立非公党组织2个,开展了主题学习教育5次,其中红色主题教育2次;成立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共吸纳四类人员共74名成为会员,特别注重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团结工作,开展相关活动4次。二是加强人才扶持。大力实施人才特区试点工程和人才之家建设工作,出台科技人才创业就业优惠政策,着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吸引11名博士(后)、21名硕士和300多名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住房(租房)补贴30余万元。三是强调成果转移转化。成功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引入3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常驻办公,建立技术交易线上线下平台1个,近1/3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积极鼓励企业申报科技型企业、工程实验室和博士、院士(专家)工作站。四是加力创业培训。举办“创业沙龙”“CEO俱乐部”“启迪创业行”“金融对接会”等品牌活动30场,其他类别创业活动30余场,上千人次参与相关活动。五是出台扶持政策。出台《支持在孵企业成长扶持政策》《“四上”企业培育奖励扶持政策》等政策。从场地优惠、知识产权、高企培育、成果转化等十个方面给予在孵企业大力扶持。
(二)重视申报创建,促进工作再上台阶
创业服务中心坚持以升促建,积极开展各类申报创建工作。一是成功创建内江市返乡创业示范孵化器。二是加强成功创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基地)。三是成功创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四是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创建。24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企业评价,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个企业申报市级工程实验室、博士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12家新四板挂牌,3家企业正在积极筹备新三板上市,申报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
(三)培育项目,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通过比赛提升项目。组织18家企业参加第二届“内江高新杯”创新创业大赛高新区初赛,共有10个项目成功晋级内江市决赛并获得2个萌芽奖和1个最具人气奖;组织4家企业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内江选拔赛,其中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并有2个企业选送参加全省决赛;组织40余家企业报名参加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初赛,6个项目成功晋级半决赛,最终2个项目闯入决赛,分别获得互联网行业组第一名和第六名好成绩,其中1家企业晋级全国总决赛。组织4家企业参加四川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其中1个项目晋级全省总决赛获得银奖。二是通过活动发现项目。通过创客大赛,主动挖掘创业资源,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内江高新杯”创客大赛决赛团队汉安孵化器推介会,并与企业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跟踪对接,目前已入驻企业(项目)9个。组织18家企业到外地考察调研学习或参赛,邀请11家企业到孵化器考察入驻事宜,促成3家成都企业入驻孵化器。三是通过申报支持项目。9个项目获得科技孵化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1家企业获得科技计划三等奖,11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四是通过整合增强项目。通过深入调研企业技术需求,及时将孵化器内部企业技术进行对接,促成企业间技术合作,抱团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宣传提升企业形象。组织17家企业参加龙舟节、科博会、西博会、农博会等产品展览,提升了企业社会知晓度;四川新闻频道、内江电视台、内江日报等媒体对孵化器或企业宣传次数达到26次,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利用“内江高新”“内江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众号和高新区官方网站上报各类信息上300余条;共接待各类参观考察调研学习共36场次,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宣传推广良好平台。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创业服务中心将继续发挥好专业运营机构的优势作用,在政策咨询、评审入驻、培训辅导、孵化管理、企业提升等方面不断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为在孵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注重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知识产权,采取免费知识产权申报专项培训等方式激励企业申报知识产权,力争让50%以上的企业都拥有知识产权。
(三)提升企业成长性。注重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开展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导师指导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注重创新创业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强科技孵化服务平台建设。